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地产周期向下路径明确

发表于2014-10-21

    2010-2015年是中国人口结构以及城镇化的拐点发生的密集期,劳动力人口、城镇人口及婚龄人口的变化共同促成国内房地产周期历史上出现向下拐点。

火焰过后是海水。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2013年一轮价量齐升的快速增长之后,2014年便陷入了量价齐跌的低迷状态,一二三线城市房价渐次回落,商品房成交量同比萎缩,土地购置量和购置价格也相应回落。

影响中国房地产长周期的主要因素,即人口因素和城镇化因素都将在2010-2015年出现拐点。房地产进入调整周期已然明确。

房地产陷入全面调整周期

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累计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全国百城住宅平均价已连续四个季度环比下降,71个城市环比出现下跌,其中包括历来价格坚挺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以及广州,且跌幅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开发商拿地态度也趋于谨慎,上半年累计土地购置面积14807万平米,同比下跌5.8%;土地平均购置价格涨幅出现较大程度回落,同比增6.5%(2013年同期值23%)。

2010-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始终稳定在20%左右的比重。201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贡献了地方可支配收入的33%,因此,房地产既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要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实现“稳增长”目标,必然需要先稳住楼市。要平衡地方财政收支,也必须依靠“土地财政”。

2013年,由于政府性基金支出中的占比最大的两项“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和“土地开发支出”大幅上升(分别同比上升51%,63%,两者合计2.93万亿元),地方政府在土地“招拍挂”天量天价的背景下土地收益率缩水至12.7%的新低水平;在这种情形下,土地实际成交价格和成交面积出现同步萎缩,对于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刚需不再

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变化是驱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婴儿潮及此后的结婚生子所带来的庞大置业需求构成了房地产坚实的基本面

   

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减弱

高速城镇化下城市人口的扩张支持了地产刚需预期,从而产生一定的价格上涨动力,但是泡沫却出现在城镇化减缓但预期仍未调整过来时,投机是支撑房价泡沫的主要动因。


   

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已经明确

从海外经验来看,当人口结构、城镇化等影响房地产的长周期因素出现拐点后,将沿着市场需求、市场预期、市场趋势的路径对房地产周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上一页|1|
/1页